三聚净戒是指什么戒
卫视频里被删除的吃一个很多,他是怎样去理解?
四圣谛什么意思
学习佛教知识,从了解“四圣谛”开始。
佛教教义博大精深。
佛教典籍汗牛充栋。唐僧唐三藏的三藏,就是指佛教的三大类典籍:经(佛说)、律(戒律)、论(弟子释读)。
佛教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。
烦恼、觉悟、因缘、真谛、无中生有、大千世界、不可思议、执迷不悟、苦海无边、天花乱坠这些日常词汇都是佛教词汇。
佛教极大充实了中国文化词汇库。
学习了解佛教知识,无从入门?
从“四圣谛”开始!
“四圣谛”,即四个神圣的真谛:苦集灭道。
苦:人生观。
集:世界观。
灭:方法论。
道:实践论。
苦,是佛教的人生观。
人生充满了苦。
有哪些苦?生老病死,爱别离,怨憎会,求不得。
个体是痛苦的。
出生时呱呱坠地,人哭着来到这个世界。
衰老,疾病,死亡,是每个人都不得不面对的痛苦。
与人相交更痛苦。
相爱的人常别离,讨厌的人偏相会,期望的得不到。
正所谓:人在江湖飘,谁能不挨刀?
集,是佛教的世界观。
佛教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空,四大皆空,五蕴皆空,色即是空,一切皆空。
四大,是指地水火风。是世界构成的四大物质因素。有形的物质是空的。
五蕴,是指色受想行识。是构成人类知觉的五个意识因素。无形的意识也是空的。
色,是组成世界一切物质和意识总和。
世界起源于空,归结于空。
空不是0,而是连0本身也没有的空。有点像C语言中的null。
空也不是真空,而是连真空也没有的空。
没有时间,没有空间,没有质量,没有能量的空。
孙悟空是唐僧的大徒弟。可见悟空是理解佛教的首要概念。
如果一切皆空,我们眼前的大千世界又从何而来呢?缘起性空。
世界上不存在独立的,常住不变的东西,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生。
缘起,在人群中看到你。缘灭,看到你在人群中。
事物的产生来自于随机性,而非必然性。
对于复杂的巨系统,无常才是常态。
宇宙,自然,社会,生命都是复杂的巨系统。
人们所能观察到的,所谓牛顿机械力学所描述的必然性,只是对中观世界中简化系统模型的理想化描述。
广阔宏观世界和精微的微观世界,目前无法理解和把握。
如露亦如电,如梦幻泡影。
这些观点,和现在物理学提出的宇宙大爆炸理论,量子理论,复杂理论是不是惊人的相似?
宏观宇宙:起源于一个奇点的大爆炸。
微观量子空间尺度:不停上演着随机的正负粒子的产生和湮灭。
世界的空与生命的苦有什么关系呢?
世界的本质是空。
宇宙的终极是热寂,回归于空。
热力学第二定律表明,任何系统的终极是混乱和无序。
但生命是宇宙中的特例,在混乱中见秩序。
高度的秩序。极其精密,极其高效。
但一切秩序的建立,都是以周围环境更大的混乱为代价。
整个宇宙是熵增的,而生命要靠负熵滋养。
正所谓:天之道,损有余而补不足;人之道则不然,损不足以奉有余。
进化论指出:生存竞争,适者生存。
自然选择,将尽可能吸取负熵写入生命的基因。
一旦生命个体吸取负熵的能力低于周围的个体,其命运就是灭亡。
存在就是为了繁衍、扩张,这就是生命体的意义。
那些有利于繁衍,扩张的动机、行为,会以让人觉得快乐作为回报。
但痛苦会紧跟着欢乐。
曾经的快乐,不会一直让你快乐。
凡有的,还要更多。这就是人的欲望。
所以说: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。
个体如此,社会何尝不是?
欲望无限,资源有限。
社会就是一座黑暗森林,带枪的猎人潜行于林间,发现别人,开枪消灭。
三体中低熵体歌者文明,对高熵体实施的,是降维打击。
灭,是佛教的方法论。
既然人生苦难,该如何面对苦难呢?
灭,灭执,消灭执念。
去“贪嗔痴”执着心。
贪:欲壑难填,人的欲望永无止境。
功名利禄谁人不爱,香车美女广厦令人称羡。
有了少的想要多的,有了次的想要好的,有了低的想要高的。
适度的欲望催人奋进,过度的欲望令人深陷泥潭。
人脑的奖励机制会对已满足的需求的愉悦感降低,从而产生新的欲望。
嗔:欲望不能满足时,便会心生怨恨。时运不济,命运多舛。如不能从逆境中崛起,便会在逆境中沉沦。
痴:痴心妄想,执迷不悟。没有音乐的天赋,偏想要成为职业音乐人。得不到心上人的爱,单相思也无怨无悔。
道,是佛教的实践论。
阐述灭执的具体方法。
有哪些方法?戒定慧。持戒,禅定,智慧。
持戒:严守戒律。猪八戒:戒杀生、戒偷盗、戒邪淫、戒妄语、戒饮酒,戒着香华,戒坐卧高广大床,戒非时食,二师兄,汝今能持否?
持戒是为了让六根清净,远离颠倒梦想。
六根,是指眼耳鼻舌身意。你身体上的感受器,处理器,和存储器。
禅定:正念,冥想,内观。放弃一切纷乱思绪,专注于自己的呼吸。苹果公司把正念训练作为其手表健康APP功能之一。
慧:指般若。汉语中没有准确对应的词汇。不是知识,聪明,智商。般若就是般若。洞察彼岸的无上正等正觉大智慧。
佛教不同于其他宗教,不存在至高无上,无所不能,代表一切一切起源的神。
佛祖,佛陀是人,是得无上正等正觉般若大智慧的人。
普通人通过修行,也能修得般若智慧,也能佛陀。
菩提萨埵,简称菩萨,是求大觉悟的人。
所以即使不能悟得般若智慧,只要有追求觉悟的心,你已经是活菩萨啦。
禅宗与净土宗是对中国汉传佛教影响最大的两个支派。
儒家士人,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。
子不语怪力乱神。
不知生,何论死。
儒家文化是入世的学问,对终极哲学问题避而不谈。
佛教看空一切,社会还怎么发展?
佛教经过儒学化的改造,产生了本土宗教,禅宗。
禅宗是儒释道的混合体,又名佛心宗。
惠能指出佛性人人皆有,创顿悟成佛之学。
禅宗文化士人最爱。
普通人持戒修行很难坚持怎么办?
净土宗了解一下,口诵佛号即是修行!
以称念佛名为主要修行方法,又称为念佛宗。
是以“往生西方极乐净土”为目的的宗派。
净土宗普通百姓最爱。
参考书目:
生命是什么,薛定谔
复杂,梅拉尼·米歇尔
禅宗兴起,易中天
三体,刘慈欣
佛教文化,武汉大学,高文强
佛教与科学,香港理工大学,潘光宗
中国佛教智慧,北京大学,楼宇烈
哲学导论,华中科技大学,欧阳康
心经
金刚经
佛教教义博大精深。
佛教典籍汗牛充栋。唐僧唐三藏的三藏,就是指佛教的三大类典籍:经(佛说)、律(戒律)、论(弟子释读)。
佛教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。
烦恼、觉悟、因缘、真谛、无中生有、大千世界、不可思议、执迷不悟、苦海无边、天花乱坠这些日常词汇都是佛教词汇。
佛教极大充实了中国文化词汇库。
学习了解佛教知识,无从入门?
从“四圣谛”开始!
“四圣谛”,即四个神圣的真谛:苦集灭道。
苦:人生观。
集:世界观。
灭:方法论。
道:实践论。
苦,是佛教的人生观。
人生充满了苦。
有哪些苦?生老病死,爱别离,怨憎会,求不得。
个体是痛苦的。
出生时呱呱坠地,人哭着来到这个世界。
衰老,疾病,死亡,是每个人都不得不面对的痛苦。
与人相交更痛苦。
相爱的人常别离,讨厌的人偏相会,期望的得不到。
正所谓:人在江湖飘,谁能不挨刀?
集,是佛教的世界观。
佛教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空,四大皆空,五蕴皆空,色即是空,一切皆空。
四大,是指地水火风。是世界构成的四大物质因素。有形的物质是空的。
五蕴,是指色受想行识。是构成人类知觉的五个意识因素。无形的意识也是空的。
色,是组成世界一切物质和意识总和。
世界起源于空,归结于空。
空不是0,而是连0本身也没有的空。有点像C语言中的null。
空也不是真空,而是连真空也没有的空。
没有时间,没有空间,没有质量,没有能量的空。
孙悟空是唐僧的大徒弟。可见悟空是理解佛教的首要概念。
如果一切皆空,我们眼前的大千世界又从何而来呢?缘起性空。
世界上不存在独立的,常住不变的东西,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生。
缘起,在人群中看到你。缘灭,看到你在人群中。
事物的产生来自于随机性,而非必然性。
对于复杂的巨系统,无常才是常态。
宇宙,自然,社会,生命都是复杂的巨系统。
人们所能观察到的,所谓牛顿机械力学所描述的必然性,只是对中观世界中简化系统模型的理想化描述。
广阔宏观世界和精微的微观世界,目前无法理解和把握。
如露亦如电,如梦幻泡影。
这些观点,和现在物理学提出的宇宙大爆炸理论,量子理论,复杂理论是不是惊人的相似?
宏观宇宙:起源于一个奇点的大爆炸。
微观量子空间尺度:不停上演着随机的正负粒子的产生和湮灭。
世界的空与生命的苦有什么关系呢?
世界的本质是空。
宇宙的终极是热寂,回归于空。
热力学第二定律表明,任何系统的终极是混乱和无序。
但生命是宇宙中的特例,在混乱中见秩序。
高度的秩序。极其精密,极其高效。
但一切秩序的建立,都是以周围环境更大的混乱为代价。
整个宇宙是熵增的,而生命要靠负熵滋养。
正所谓:天之道,损有余而补不足;人之道则不然,损不足以奉有余。
进化论指出:生存竞争,适者生存。
自然选择,将尽可能吸取负熵写入生命的基因。
一旦生命个体吸取负熵的能力低于周围的个体,其命运就是灭亡。
存在就是为了繁衍、扩张,这就是生命体的意义。
那些有利于繁衍,扩张的动机、行为,会以让人觉得快乐作为回报。
但痛苦会紧跟着欢乐。
曾经的快乐,不会一直让你快乐。
凡有的,还要更多。这就是人的欲望。
所以说: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。
个体如此,社会何尝不是?
欲望无限,资源有限。
社会就是一座黑暗森林,带枪的猎人潜行于林间,发现别人,开枪消灭。
三体中低熵体歌者文明,对高熵体实施的,是降维打击。
灭,是佛教的方法论。
既然人生苦难,该如何面对苦难呢?
灭,灭执,消灭执念。
去“贪嗔痴”执着心。
贪:欲壑难填,人的欲望永无止境。
功名利禄谁人不爱,香车美女广厦令人称羡。
有了少的想要多的,有了次的想要好的,有了低的想要高的。
适度的欲望催人奋进,过度的欲望令人深陷泥潭。
人脑的奖励机制会对已满足的需求的愉悦感降低,从而产生新的欲望。
嗔:欲望不能满足时,便会心生怨恨。时运不济,命运多舛。如不能从逆境中崛起,便会在逆境中沉沦。
痴:痴心妄想,执迷不悟。没有音乐的天赋,偏想要成为职业音乐人。得不到心上人的爱,单相思也无怨无悔。
道,是佛教的实践论。
阐述灭执的具体方法。
有哪些方法?戒定慧。持戒,禅定,智慧。
持戒:严守戒律。猪八戒:戒杀生、戒偷盗、戒邪淫、戒妄语、戒饮酒,戒着香华,戒坐卧高广大床,戒非时食,二师兄,汝今能持否?
持戒是为了让六根清净,远离颠倒梦想。
六根,是指眼耳鼻舌身意。你身体上的感受器,处理器,和存储器。
禅定:正念,冥想,内观。放弃一切纷乱思绪,专注于自己的呼吸。苹果公司把正念训练作为其手表健康APP功能之一。
慧:指般若。汉语中没有准确对应的词汇。不是知识,聪明,智商。般若就是般若。洞察彼岸的无上正等正觉大智慧。
佛教不同于其他宗教,不存在至高无上,无所不能,代表一切一切起源的神。
佛祖,佛陀是人,是得无上正等正觉般若大智慧的人。
普通人通过修行,也能修得般若智慧,也能佛陀。
菩提萨埵,简称菩萨,是求大觉悟的人。
所以即使不能悟得般若智慧,只要有追求觉悟的心,你已经是活菩萨啦。
禅宗与净土宗是对中国汉传佛教影响最大的两个支派。
儒家士人,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。
子不语怪力乱神。
不知生,何论死。
儒家文化是入世的学问,对终极哲学问题避而不谈。
佛教看空一切,社会还怎么发展?
佛教经过儒学化的改造,产生了本土宗教,禅宗。
禅宗是儒释道的混合体,又名佛心宗。
惠能指出佛性人人皆有,创顿悟成佛之学。
禅宗文化士人最爱。
普通人持戒修行很难坚持怎么办?
净土宗了解一下,口诵佛号即是修行!
以称念佛名为主要修行方法,又称为念佛宗。
是以“往生西方极乐净土”为目的的宗派。
净土宗普通百姓最爱。
参考书目:
生命是什么,薛定谔
复杂,梅拉尼·米歇尔
禅宗兴起,易中天
三体,刘慈欣
佛教文化,武汉大学,高文强
佛教与科学,香港理工大学,潘光宗
中国佛教智慧,北京大学,楼宇烈
哲学导论,华中科技大学,欧阳康
心经
金刚经
三聚净戒是指什么戒,四圣谛什么意思
四谛是释迦牟尼体悟的苦、集、灭、道四条人生真理,四谛告诉人们人生的本质是苦,以及之所以苦的原因、消除苦的方法和达到涅槃的最终目的。
一、苦谛:说明世间是苦果。我们要知道苦有如病,应该遍知,这是世间的苦果,也是生死的流转。我们要知道所有的病,才能医治它。
二、集谛:说明业与烦恼是苦的根源。我们要知道病苦的原因,将之断除。这是世间的因果,也是生死的流转,但是它指出我们生死流转的原因。
三、灭谛:说明解脱与证果。众生无时无刻不在病苦中,我们要知道没病苦的快乐是怎样的?要认识怎样的人是没有病苦的?要证知怎样才是没有病?这是指出世间的果,就是解脱、清净的境界--涅槃。
四、道谛:说明离苦的道路。我们要知道修道的方法有如良药,应该修学。这是指出世间的因,我们应该学习、掌握一些修道的方法,努力不懈地修行,最后就可解脱生死。
一、苦谛:说明世间是苦果。我们要知道苦有如病,应该遍知,这是世间的苦果,也是生死的流转。我们要知道所有的病,才能医治它。
二、集谛:说明业与烦恼是苦的根源。我们要知道病苦的原因,将之断除。这是世间的因果,也是生死的流转,但是它指出我们生死流转的原因。
三、灭谛:说明解脱与证果。众生无时无刻不在病苦中,我们要知道没病苦的快乐是怎样的?要认识怎样的人是没有病苦的?要证知怎样才是没有病?这是指出世间的果,就是解脱、清净的境界--涅槃。
四、道谛:说明离苦的道路。我们要知道修道的方法有如良药,应该修学。这是指出世间的因,我们应该学习、掌握一些修道的方法,努力不懈地修行,最后就可解脱生死。
苦、集、灭、道四谛是怎么回事?
这是专用术语,就是真理的意思,就是说真实不虚、实实在在,没有半丝半毫虚假的意思。
苦为生老病死,集为召集苦的原因,灭为灭惑业而离生死之苦,道为完全解脱实现涅槃境界的正道。
苦谛,苦即三界轮回生死苦恼之义,凡是有为有漏之法莫不皆含苦性,故佛经中说有无量众苦,但就身心顺逆缘境,总有三苦、八苦。三苦,从其逆缘苦恼,正受苦时,从苦生苦,名苦苦;从其顺缘,安乐离坏时而生苦恼,名坏苦;生老病死刹那变异而生苦恼,即名行苦。
八苦即:生、老、病、死、爱别离、怨憎会、求不得和五盛阴苦。外有寒热饥渴等苦恼之身苦,内有烦恼之心苦,所有诸苦皆归苦谛所摄。
集谛,集谓积聚二十五有苦果之因,一切众生,无始以来,由贪嗔痴等烦恼,造积善恶业因,能招感三界生死等苦果。
灭谛,又名尽谛,灭谓灭二十五有,寂灭涅槃,尽三界结业烦恼,永无生死患累。
道谛,道谓修戒定慧通向涅槃之道,总有七科:一、四念处,二、四正断或四正勤,三、四神足或四如意足,四、五根,五、五力,六、七觉支或七菩提分,七、八圣道或八正道。此为三十七菩提助道品法。
苦为生老病死,集为召集苦的原因,灭为灭惑业而离生死之苦,道为完全解脱实现涅槃境界的正道。
以上内容参考:苦集灭道 - 百度百科
佛教的基本教义中关于“四圣谛”具体的解释?
一、四圣谛与“苦,集,灭,道"就是一个意思。
二、四圣谛,佛教用语,即苦、集、灭、道四谛。苦为生老病死,集为召集苦的原因,灭为灭惑业而离生死之苦,道为完全解脱实现涅盘境界的正道。
三、释义:
苦谛
苦即三界轮回生死苦恼之义,凡是有为有漏之法莫不皆含苦性,故佛经中说有无量众苦,但就身心顺逆缘境,总有三苦、八苦。三苦,从其逆缘苦恼,正受苦时,从苦生苦,名苦苦;从其顺缘,安乐离坏时而生苦恼,名坏苦;生老病死刹那变异而生苦恼,即名行苦。八苦即:生、老、病、死、爱别离、怨憎会、求不得和五盛阴苦。外有寒热饥渴等苦恼之身苦,内有烦恼之心苦,所有诸苦皆归苦谛所摄。
集谛
集谓积聚二十五有苦果之因,一切众生,无始以来,由贪嗔痴等烦恼,造积善恶业因,能招感三界生死等苦果。
灭谛
又名尽谛,灭谓灭二十五有,寂灭涅盘,尽三界结业烦恼,永无生死患累。
道谛
道谓修戒定慧通向涅盘之道,总有七科:一、四念处,二、四正断或四正勤,三、四神足或四如意足,四、五根,五、五力,六、七觉支或七菩提分,七、八圣道或八正道。此为三十七菩提助道品法。
二、四圣谛,佛教用语,即苦、集、灭、道四谛。苦为生老病死,集为召集苦的原因,灭为灭惑业而离生死之苦,道为完全解脱实现涅盘境界的正道。
三、释义:
苦谛
苦即三界轮回生死苦恼之义,凡是有为有漏之法莫不皆含苦性,故佛经中说有无量众苦,但就身心顺逆缘境,总有三苦、八苦。三苦,从其逆缘苦恼,正受苦时,从苦生苦,名苦苦;从其顺缘,安乐离坏时而生苦恼,名坏苦;生老病死刹那变异而生苦恼,即名行苦。八苦即:生、老、病、死、爱别离、怨憎会、求不得和五盛阴苦。外有寒热饥渴等苦恼之身苦,内有烦恼之心苦,所有诸苦皆归苦谛所摄。
集谛
集谓积聚二十五有苦果之因,一切众生,无始以来,由贪嗔痴等烦恼,造积善恶业因,能招感三界生死等苦果。
灭谛
又名尽谛,灭谓灭二十五有,寂灭涅盘,尽三界结业烦恼,永无生死患累。
道谛
道谓修戒定慧通向涅盘之道,总有七科:一、四念处,二、四正断或四正勤,三、四神足或四如意足,四、五根,五、五力,六、七觉支或七菩提分,七、八圣道或八正道。此为三十七菩提助道品法。
苦集灭道四谛是什么意思?
梵语 duha-satya,巴利语 dukkha-sacca。四谛之一。又称苦圣谛(梵 duhārya-satya)。指圣者如实审察三界有漏之苦果(有情及器世间),如三苦、五取蕴苦、八苦等。在婆沙诸论中谓,此有漏诸果中,或生乐,或生非苦非乐(未必所生皆苦);此即说一切有部之诸师以乐受为实有,而以苦多乐少为苦谛之义;然经部则谓,诸蕴中全无乐受可言。成实论卷六行苦品第七十九(大三二‧二八二中):「此三受皆苦谛摄,若实是乐,苦谛云何摄?又苦为真实,乐相虚妄。何以知之?以观苦心能断诸结,非乐心也,故知皆苦。」此即主张三界皆苦之说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